profile

領先數位週報 & 自媒體創業週報

【自媒體 #018】自媒體真的能打造被動收入嗎? - Part 2 線上知識產品

Published 4 months ago • 1 min read

【自媒體#018】自媒體真的能打造被動收入嗎? - Part 2 線上知識產品

嗨~我是老K👨🏻‍💻

昨天我收到了一則 IG 的私訊:

從十一月我消失開始,其實是一直在很認真帶第一批自媒體課程的學員,走過五週的上課時期。

這五週之中,帶著大家從定位、市場調查,到學習架設網站、SEO,最後又學習如何經營電子報,以及兩種自媒體商業模式的變現策略(聯盟行銷、知識產品)

都收到讀者敲碗了,就算半夜寫也想要繼續連載之前答應大家要寫的「自媒體被動收入系列文章」!

如果你是最近的新讀者,歡迎先回到上一篇看

❓我總共做過哪些自媒體的「被動收入」項目呢?

上一封信有大概提到過,我自己做過具有「被動收入」特質的「自媒體商業模式」,大概就是三個方向:

  1. 網站的產品聯盟行銷
  2. 線上課程、知識類產品銷售
  3. 網站的業配合作&交付(需要團隊夥伴)

基本上前兩種商業模式,都可以透過專業、內容的累積,來做到低維護成本、高收益的「收入槓桿」。

不過第二種線上課程稍微複雜一點,這篇就來跟大家拆解來說說。


⭐ 被動收入二、線上知識產品

線上課程應該是這兩年間成長巨大的一個線上類產品,還記得以前身邊沒有那麼多課程資訊,現在則是三天兩頭就會在廣告、電子報、或者某些知識類 KOL 的限動,看到某某課程正在募資。

甚至偶爾會出現「才剛買 A 課程的募資,課程都還沒上架,另一堂感興趣的 B 募資課程也開跑了」的情景。

做為走上線上知識產品之路的自媒體 KOL / 講師,我也很能理解為什麼對於知識產品大家趨之若鶩。

我自己在到目前為止開設了 2 堂線上課程、 2 堂講座課程、 2 個知識包之後,親身體悟到知識產品有幾個優點:

  1. 成本極低:基本上成本最少最少可以縮減到講師一個人的製作成本,雖然現在很多大募資平台的課程都越來越精緻,但其實也有很多個人講師,租個課程平台 + 金流系統,靠 Zoom 錄製直播畫面一樣能分享知識。
  2. 能多次販售:要能夠達到收入擴張提升,可以選擇增加影響的人數,或者提升產品的單價。線上知識產品就是一個非常能「增加人數」的產品。想像一個一直都在做英文家教的 1v1 英文老師,研發了一套人人可用的英文學習框架,並且在網路上開始公開分享、販售課程。這不僅是造福很多想要居家學英文的人,也同時能為這個英文老師帶來很大的學員數、影響更多人,收益就跟著提升
  3. 教學省力:線上知識產品不一定要是完全的錄播課程,可以是「教練陪跑」搭配「部份錄播基礎影片」,或是「知識模版系統」+「直播課程講解」。總之可以把 ”適合大家自己學習操作” 的部份拆出來變成事先準備好的知識產品,後續就可以讓講師、知識分享者專注於講解那些「比較需要客製化、個人化、與學員互動的內容」

除了以上這些比較表面的優勢以外,我本來就是個很喜歡「幫別人解決問題」的人。

很大部份的工作成就感來源,就是能把自己會的東西拿出來幫助大家,也因此很適合做教學、做問答等線上知識產品所需要的內容


❓知識型 KOL 或素人,怎麼開始建立線上知識產品?

過往在週報【自媒體創業週報 #002】我怎麼一步步開設第一堂線上課程的?中,有分享過我最一開始踏入線上知識產品的故事。

而如果是要我建議一位素人或知識型 KOL,如何開設線上知識產品,大概會有幾個建議的步驟方向。

(這也是我自己在課程上教學的)

一、探索市場需求

市場需求,絕對是做線上知識產品最需要第一步掌握的!

別看好像很多成功的線上產品,其實背後很努力錄製課程、準備內容,開設之後每個月卻很少人購買的講師也大有人在(這些講師我也實際接觸過、一起討論過後續計劃)

而到底該如何掌握市場現有需求呢?我自己都會使用兩種不同的需求分析方向:

👥 針對無粉絲基礎的素人,你可以這樣做:

  1. 分析同主題類型產品:透過 Google 關鍵字 or 到各大課程平台,搜尋同領域知識產品的發展現況,分析銷售頁面上的需求、學員問答中的提問與回答等,去摸清對方鎖定的受眾細分需求是什麼。
  2. 各類論壇/社團,去蒐集拆解受眾實際問題:在 ptt / dcard / fb 社團 / line 社群,都可以看到很多主題討論社群。去實際看看自己領域的受眾都在討論些什麼,探索更深一層受眾的真正需求,並全部蒐集。(需求可能有分成「適合做成知識產品」與「不適合」的,都可以先蒐集)
  3. 關鍵字數據分析,查看延伸的關鍵字:這步驟只有在比較熱門的主題領域適用,如果你懂 SEO,那運用關鍵字技巧探索現有的搜尋意圖,也是推測需求很棒的方式。


而如果你是個「有粉絲基礎」的 KOL,我更建議你直接多多接觸你的受眾。

我常說:「自媒體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&競品」

因為粉絲買單你的產品,很大部份可能是因為對你有信任、常看到你展現自己的專業。

就算他已經購買過其他類似產品,他也很有可能「因為是你」而購買你的版本,希望得到你的教學。

所以我們更可以直接去貼近我們的粉絲與讀者,詢問他們「真正需要些什麼」,並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,這樣就更精準。

👀 以下兩種接觸式的受眾分析,是我實際嘗試做過的:

  1. 問卷型分析:我曾經在這份週報中,也詢問過大家「對於自媒體課程」的需求與看法,那時總共大約 700 個自媒體訂閱者,大約收到 2-300 份左右的問卷回饋

    問卷比較適合詢問 “執行方向”,因為就算是開放式問題,大部份人也不會太認真填寫長文。
  2. 訪談型分析:剛好 2023 年底新開的自媒體課程審核學員蠻嚴格,我希望每一位進來的學員都經過「主題」與「目標」的篩選。

    「主題」要適合我教學內容能實踐的(靠經驗與學員討論),以及「目標」要合理能達成的,我才會表達我想要對方成為我的學員。

    因此我會透過很深入的訪談、問題討論,邊實際幫學員在諮詢中解決困惑,同時也評估這位同學渴望做到的自媒體模式是否是我能教學的。

當我們越瞭解我們的粉絲讀者,我們就越能找到產品市場切入點,去設計「真正能解決受眾問題」的知識產品了。

二、設計你的產品階梯

產品階梯簡單理解,就是當你手上蒐集到很多很多受眾需求之後,接下來你可以把受眾需求做分層、去規劃各種需求對應到的實際產品。

舉個實際案例(下面拿我自媒體課程的其中一張圖片舉例):

  1. 針對想要知道「自媒體如何入門」的人:可以推出單次的講座、或者單一平台(比如 IG)的實踐方法產品
  2. 針對想「打造穩定經營模式策略」的人:可以推出完整的線上課程 or 營隊,帶他們在自己專業領域中找出自己的經營策略
  3. 針對想要「突破自媒體經營困境」的人:可以推出顧問指導或諮詢方案,客製化解決問題。
  4. 針對已經到一定階段,有資本想要「直接購買結果」的人:可以推出代操、團隊代培訓,或者直接幫對方建立流量保證的服務

當我們在規劃好受眾需求的層級,我們可以從中挑選出我們最想要當作「主力產品」的產品是哪一個。

推薦把自己想要做的產品放到階梯的中層,就可以幫助你去思考向上層走的 up-sell 產品內容,以及向下層走的 down-sell 或是免費名單引流產品該如何設計。

三、建構你的自動化行銷漏斗

以我自己來說,其實自動化行銷漏斗還沒有建立的很完全,這也是我 2024 年的目標。

在執行流程上,建議大家也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如何行銷,而是先專注於「確定受眾需求(知道大家需要什麼)」及「設計好產品(針對需求去做出高價值的產品)」,再來回過頭補足行銷流程上的缺口。

以自動化行銷漏斗來說,概念就是「設計陌生客戶從接觸、吸引、轉換、複購的流程」。

以上面的自媒體案例來說

  1. 接觸:透過自媒體 Reels / 文章,或是打廣告讓對自媒體感興趣的陌生人接觸到我。
  2. 吸引:提供免費的價值、產品,吸引客戶走入你的產品階梯(是要真的提供價值,不要做那種很吸睛但東西很爛的產品吸引陌生客戶,反而名聲會越傳播越差)
  3. 轉換:在不同的內容中,去將受眾進行分眾、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並且銷售轉換。銷售過程其實很自然,就是你必須要先把你的產品 or 產品需求陳列出來,讓受眾有機會自然的挑選即可,不一定要非常促購、促銷。
  4. 複購:當產品品質好、或是產品建立了延伸需求,就能創造既有客戶複購的機會。 e.g. 聽了一場高品質講座,想聽更多所以購買後續的線上陪跑課程。

打造好了這四大步驟後,接下來就是一步步去將這些流程自動化。

比如海外常見的使用 ClickFunnel 平台 + Convertkit 電子報 + 金流系統,就能做到將上述步驟都自動化、變成一個自動化漏斗的設計。

只要將流量灌入漏斗,就可以在每個轉換階段統計出數據,再逐漸優化漏斗設計就行了。

(自動化漏斗能讓我們在行銷上更省力,而可以更專注於開發或者優化現有產品,我覺得也很必要。)

如果這方面未來我有什麼實踐案例與心得,再來與大家多多分享!


💭 線上知識產品,並不是人人適合建立

回想我變為全職創作者的一年之間,我常常在思考:「我有沒有什麼專業,可以變成線上課程?」

那時候並沒有那麼多平台課,我甚至完全不知道我手上的 Notion 專業,原來可以變成像現在一樣破萬學員的《Notion 實戰課程》

「線上課程並不是人人能做,做的不好甚至很容易賠上你整個人的名聲。」

這是我常常跟身邊 KOL 朋友分享的一句話。

我常說:真的有太多明明不是講師的人,卻因為知識變現風潮,走上講師的路。

然後講課照著 PTT 念,然後感知不到學員真正的需求、就自顧自的把課程教學完。

看著現在滿街的募資課程,其實我也默默的轉換了我的策略。

我目前知識產品的設計改得更「精緻化」,也就是我變得只針對「少數人」的「高需求」提供「高價值服務」。

我也希望收到「真正需要我幫助」的學員們,針對自媒體領域,能只購買我的一堂課,就買到他在網站經營、電子報經營、課程設計打造、產品銷售、社群擴散等方向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。

原先可能在平台上開設的千元課程,只是把講師知識系統化錄製的單向課,慢慢的不再是我的目標。因為千元課程要達到能養活品牌的營收,勢必需要販售 “大量”。

但市場上課程越來越多,相信這個 “大量” 也會越來越難達成,到最後大家就只能瘋狂打廣告行銷、戳人性弱點,讓很多「本不該買課程」的人買了課但又沒有上,逐漸惡性循環。


我自己從跟雷蒙三十品牌合作 Notion 教學的過程,也學到了「線上學習 3.0 模式」,也就是透過線上營隊、網狀學習、助教制度,來創造「不只能跟講師學、更能跟同屆學員學習」的學習環境。

Notion 訓練營就是這個模式的最佳實踐,相信參與過的讀者都有很不錯的體驗)

雖然說建立線上營隊制度、要招募到很多助教目前對我來說有點太龐大,但我也能汲取其中的經驗,做出變化式「以錄播課程為主、教練陪跑為輔」的陪跑型課程。

至少能與平台課程做出差異化,也更能變成「不求學員多,只求幫助每位學員達成目標」的教學模式。

這也就是我 2023 年底在忙碌的《自媒體被動流量變現系統》的核心定位:

把通用知識錄製成錄播課程(對學員對講師都更省時),但針對學員定期舉辦工作坊、每週提供線上諮詢陪跑,讓學員能推進進度、實踐各自領域的自媒體商業模式(針對人容易「買課不上」的缺點,提供更多的陪跑推進)。

整體來說,也希望市場上能有更多「能滿足品牌收益,同時也能做高品質產品」的 KOL 跳出來。

讓線上知識產品不再只是商人「很好變現的工具」,而是真正能做好教學與知識分享的「優質產品」。


這篇的篇幅稍微長一點,我也把我課程教學到小部份的內容分享給願意訂閱我週報的你。

如果有任何延伸問題想問,都歡迎回信告訴我。

2024 年 1 月,我會開放《自媒體被動流量變現系統》課程的少量免費諮詢名額。

主要是我一月還在優化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,但已經有好多人正在敲碗、願意在我優化的同時就先加入卡位,所以我也希望早點讓這些朋友們進來(很多都是自媒體熟識的朋友XDDD)。

如果你對我的自媒體課感興趣,可以先加入等候名單

我到時候會先發布諮詢預約資訊給等候名單有填寫的讀者,三天後才會開放給這個週報訂閱者哦!

(如果你過往曾經填寫過問卷、在社群上敲碗過,也請重新填寫等候名單~我才知道你現在還有興趣)

就算到時候線上諮詢你沒有加入課程,相信一小時的免費諮詢你還是會收穫滿滿!

下封週報希望能來與大家分享「自媒體被動收入 Part 3 - 廠商合作」

那我們就下封週報見啦~

“願我們都能在滿足個人生活的同時,也帶給他人與這世界更多價值!”

—— 老K👨🏻‍💻


📌 學習更多「自媒體創業經營技巧」

歡迎參考老K主講的《自媒體創業講座:從零開始的網站經營策略守則》

  • 看到領先時代團隊三年的完整商業模式,還有內容創作飛輪的規劃。
  • 聽老K無保留分享所有商業模式,如何靠聯盟行銷打造被動收入商模,並成立團隊擴大規模,還有未來規劃。
  • 報名還送《網站經營入門實戰影片課》,包含獨家主機商優惠、完整架站教學、SEO 撰文技巧,讓你無痛開始架站做自媒體。

領先數位週報 & 自媒體創業週報

by 領先時代團隊 x 創辦人老K

分享數位工具、自媒體創業經驗,以及團隊每月的成長、發生的各種故事。

Read more from 領先數位週報 & 自媒體創業週報

嗨~我是蘿卡。 最近天氣逐漸轉熱了,大家是不是開始規劃夏天的旅遊計畫啦? 我自己正在猶豫下個月小出遊要去花蓮還是嘉義玩,如果大家有推薦的景點行程,歡迎分享給我!(推薦吃的更好XD) 💭 小故事:找回你的自我評價系統 最近的教練對話中遇到一位客戶,他跟我說:「蘿卡,你的小宇宙感覺是很有秩序的、一切都很順利,但我的感覺是很混亂的」 我聽到這裡,突然感覺他對我的誤會很深(笑),所以我分享了我最近混亂的故事給他聽。 我說:「我其實是一個自我要求蠻高的人,而且很在意外人的評價。當沒有人跟我說說:『妳做得很棒』時,我就會預設我是做的不好。當有人跟我說我做的不好時,我就會毫不懷疑的照單全收」 我最近剛回到正職工作,剛入職那幾天,因為不適應新的工作內容,我腦中超多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聲音的。持續兩三天後,我突然意識到,除了我自己,其實這段期間沒有人對我說批判的話,我的主管、伴侶、朋友其實都很支持我,只有我無法好好評價我自己。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、很在意他人評價的人呢?是的話歡迎回信「一起找回自我評價系統!」,讓我知道我不孤單~...

3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【自媒體 #029】最近很紅的 Skool ,該經營嗎? 嗨~我是老K👨🏻💻 最近身邊蠻多人在討論 Skool 這個新平台的,也因為有幾位 KOL 很用力的在推廣(推坑)大家去經營 Skool ,因此我有默默看見身邊蠻多自媒體人開始 FOMO。 這篇想簡單分享一下以我的觀察,私有社群的幾個經營技巧 & Skool 這平台本身的特性,再來跟你分享「我覺得該不該經營 Skool、該何時與怎麼投入經營」。 文末有免費資源給大家,記得看到最後。 💭 先來聊聊私有社群 & Skool 的特性與比較 其實在 Skool 出現之前,很多私有社群就已經是部份自媒體人會經營的了,比如: Discord 課程社群、會員社群 Instagram 廣播專區、社交專區 Line 社群 Facebook 社團 Circle 平台(台灣比較少人用) 所以我看到 Skool 突然走紅、還有一堆人突然開始經營起私有群,第一個腦中的疑惑就是:「為什麼大家以前看到這些私有社群平台不會想做,但看到 Skool 卻覺得可以做了呢?」 這就要講回 Skool 的幾個特色與特性:...

8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
嗨~我是 Yuria 🌶️ 每次在撰寫電子報前,我都會習慣性去回顧過去一個月的領先週報內容!看看團隊的大家這一個月都發生了什麼事,有了哪一些生活的體悟。 原本想用「地震」當開頭,後來發現我上個月的開頭也是地震 XD(看來我真的很害怕地震,可能也剛好我要寫電子報的前幾天都發生地震?!!) 現在真的有很嚴重的地震 PTSD 🥲 尤其每次在重要會議前更嚴重,因為我會很害怕如果等等會議到一半地震怎麼辦…好險都沒遇到,所以我也很好奇,如果你在重要會議時遇到地震你會怎麼做? 不影響,繼續開會 先暫停一下下,跟對方說,等地震過後繼續開 邊開邊躲起來(?! 其他… 想要聽聽你的方法會是什麼!或是你真的有在開會時遇到地震,也可以回信跟我分享~給我一點應變措施跟能力 🥺 By 真的怕死地震的Y 💭 小故事:因為記錄,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前一陣子,工作到一半打算休息時,看到了放在書桌旁的一本筆記本,於是我把它拿出來閱讀 📖 那是一本很特別的筆記本,因為我只有在特別痛苦或難過時,會使用它來書寫紀錄當下的心情,使用自由書寫的方式舒緩心情。 當我拿起這本筆記本,第一個念頭是 哇,我好久沒有寫這本!...

10 days ago • 1 min read
Share this post